
青云两个字背后是黄允松的不服与抱负。
文| 郭朝飞
编辑|马吉英 摄影|邓攀
BAT打得不可开交的地方,创业者还有没有机会?
黄允松的答案是有,秘诀是两个字——中立。黄允松是企业级云服务商青云QingCloud(以下简称青云)的创始人、CEO。
他身材瘦小,语速很快。他父亲评价他像个机器人。因为看起来,他的生活实在无趣,吃饭、穿衣不讲究,不抽烟、不喝酒,买什么票都捡最便宜的。
机器人还有一个特点——一根筋,很大程度上黄允松也是如此。他在IBM工作近10年,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做跟云计算有关的东西,2012年开始创业,仍然死磕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混战的江湖,诸多国内外巨头都在重点布局,除了IBM,亚马逊、微软、谷歌、BAT等巨头也都在耕耘,创业公司更是一茬接一茬。大约一年时间,黄允松和团队是在外界质疑和自我怀疑中度过的,代码写了一遍又一遍,总是有问题;公司也有过账户只剩下不到6万块钱、眼看工资就发不出的时候;还有一阵子,黄允松因为压力过大,住进了医院。
“要说没想过放弃,那肯定是忽悠,我想过N次。但是我不服,或者说不舍得,还远远没有达到目标呢。”黄允松说。
执着地死磕让青云活了下来。
2016年,青云实现了千万级人民币税后净利润。目前,其为7万多家企业用户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托管云服务,在金融、工业、能源、商业等领域积累了不少标杆用户,包括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泰康保险、华润创业等。
青云也将在资本市场进行更多运作。2017年6月,青云宣布完成10.8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招商证券国际、招商致远资本、阳光融汇资本、中金佳泰、泛海投资等机构,蓝驰创投、光速中国等早期投资方跟投。青云已经成为了一只独角兽,谋求在国内上市。
寻找第二条腿
对于青云和黄允松来说,2014年年中是一个最关键的节点。当年年初,公司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当时公司只有7个人,年中也就几十个人,在公有云领域已经积累了近两万家企业用户,大部分是互联网创业公司。
看起来成绩不错,危机已经露头。
公有云的市场玩家有不少创业公司,还有很多“大家伙”,如亚马逊、微软、IBM这样的国际巨头,中国电信等传统运营商,BAT、盛大、金山等互联网公司,还包括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商和传统IT基础架构提供商。2014年,“大家伙”开始打架,很多公司宣布云服务大幅降价。数据显示,当年3月,阿里云的云服务器、云存储和云数据库价格大幅下调,其中云存储降幅达42%;一个多月后,腾讯云又宣布云服务价格全线下调50%。

“大家都在补贴,打价格战。当时就有投资人质疑,青云的公有云是有客户,但你怎么挣钱?怎么有净利润呢?”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告诉笔者。蓝驰创投是青云的投资方,从A轮到D轮均有投资。
“一家企业不能把自己在一棵树上吊死,得有两条腿,要不然出现一个谷底可能就扛不过去。所以,2014年下半年我开始拼命寻找第二条腿。”黄允松所谓的“第二条腿”就是针对传统行业的私有云。这一领域几乎都是大客户,付费意愿强,价格敏感度低,但注重服务安全性与稳定性。
青云首先选择了传统金融行业,招商银行成为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客户。如此选择,与青云的基因有关,黄允松等三名公司创始人都与IBM有过交集,两人曾在IBM工作,另一人曾是IBM的实习生,团队中亦有从IBM辞职加入者。IBM有很多大银行客户,因此黄允松等人非常了解银行业和银行的痛点与需求。在黄允松看来,招商银行是中国的银行中最注重科技创新的一家,拿下招商银行具有特殊的标杆意义。
黄允松没有料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将进入人生的最低谷,青云也将进入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黄允松身材瘦小,语速飞快,父亲形容他像个机器人
青云联合创始人、运营副总裁林源回忆,他们与招商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在一个会议上相识,互换名片时对方称可以到公司交流。2014年8月,黄允松到深圳与招商银行接洽。巧的是,当时招商银行正准备上马一个私有云项目,不巧的是,一家擅长私有云的巨头公司已经介入。黄允松没有放弃,他与另外一名同事交替去招商银行拜访,保证每周都有人去“刷脸”。
“无论如何,不能让招行忘了我们,(这么做是)暗示我们一直都在,随时可以上场。”黄允松说。
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黄允松穿梭于北京与深圳之间,看不到希望,其他大公司也没有什么进展,“能被逼疯”。陈维广记得,有不少“大家伙”找到青云寻求收购,给的价格也不错,让他们别折腾了。彼时,黄允松的儿子出生不久,因生病要长期住院,黄允松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脸色发青”,自己也几次住院。
一筹莫展之际,转机出现。
按照计划,招商银行2015年开年验收项目,前述巨头公司的私有云方案需要尽快上线跑起来,不想其方案遇到了技术问题,迟迟无法攻克,招商银行非常焦急。黄允松和同事的持续“刷脸”终于换来了一次机会,最终青云拿下了这个订单。事后,招商银行的人和林源聊天,称对青云印象很深,因为那段时间青云一个戴眼镜的小个子工程师总是去,非常机灵。林源笑说,那就是公司CEO黄允松。
反抗
黄允松知道创业不容易,但没有想到会如此艰难。他是一个保守的人,不愿意冒风险,做任何决策都会反复掂量,寻找各种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判断。
2011年,黄允松尚在IBM,是IBM Smart Cloud的创始人之一、首席架构师。初期,IBM Smart Cloud在公司内部发展不错,迭代了好几个版本,还成为IBM全球发布的一个标准化产品。硬件设备是IBM的大头,而云产品的趋势是消灭硬件,为了短期内不对公司业绩造成巨大冲击,IBM选择了一个居中的发展模式,缓慢过渡。IBM内部,有关云的产品方案有7套,黄允松的只是其中之一。这意味着,黄允松团队将被边缘化。临近2012年春节,IBM美国奥斯丁实验室的一位高层来到北京,找黄允松谈话,称业务发展方向将会有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想听听黄的意见,最担心的是黄和团队的情绪。黄允松表面应承,内心明白已经无法挽回了。
“当时我脑瓜子里想,IBM是一家美式公司,我可以反抗,但反抗的结果是什么呢?如果同意,就意味着我要下去。那场谈话实际上是不愉快的,但还得装着很愉快。”至今,黄允松还记得会议室的门牌号——51209。
项目夭折并不意味着黄允松丢了饭碗,他在IBM的职业生涯仍然可以继续。但这不是他想要的。
“我们这个行业很残酷,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都在往前飞奔。我三十多岁的人了,如果再养几年就废了,我接受不了。”黄允松说。
跳槽还是创业,黄允松拿不准,他找了很多在外企工作的前辈,问他们如果碰到自己的境遇会怎么办。两个人的背后助推,让黄允松下定决心创业。
一个是他太太,当时还是女朋友。她也在IBM工作,不断“刺激”黄允松,不断“冷嘲热讽”,笑他不敢反抗。
“反抗啊,天天骂人。”黄允松回应道。
“骂人不是反抗,是不礼貌行为而已。”女朋友回应他。
另一个人叫甘泉,如今是青云联合创始人、CTO。甘泉比黄允松大两岁,外表温和,内心躁动。他在华为呆过,在IBM干过两年,有过两次不成功的创业经历,但喜欢冒险,创业激情很高。2011年时,甘泉任职于百度。离开IBM之后,甘泉一直撺掇黄允松一起创业,短则一个月,长也就一个季度,就会在MSN上扔给黄允松一个创业计划,社交、游戏之类五花八门。黄允松觉得没一个靠谱的,也就置之不理。这次,黄允松觉得时机成熟了,拉上了甘泉。
有人向黄允松建议,创业是组团打怪,得多找几个人。
一天晚上,黄允松翻看自己的手机通讯录,一个一个过,回忆是怎么认识的,有哪些交集,对方情况如何。翻到L时,看到了林源。他想起来这是自己2008年在IBM的实习生,林源是海南省的理科状元,清华大学毕业,实习期间表现很优秀。当年黄允松手里没有指标,最终林源去了腾讯。黄允松马上拨通了林源的电话,告诉他打算创业,还缺一个人,林源没有询问细节就同意加入。
很快,黄允松、甘泉、林源约在北京朝阳区北苑的一个上岛咖啡见面。基于黄允松在IBM的积累,他们打算做一个完整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他们特意选择2012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成立公司,命名青云QingCloud。
黄允松从小与外公一起长大,外公是一个老派读书人,黄允松跟他识繁体字、写毛笔字,读了很多古书。黄允松高中时喜欢上了《红楼梦》,至今还是红学爱好者,能背出《红楼梦》中不少诗句。《红楼梦》中薛宝钗有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青云”二字的出处和寓意显而易见。
但在更深层面,青云两个字背后是黄允松的不服与抱负。IBM被称为蓝色巨人,当年黄允松团队的云计算项目在IBM的内部代号是Blue Cloud。与之对应,青云的寓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自量力”
黄允松尚未离开IBM,资本就找上门来。
2011年,蓝驰创投的一名投资经理通过百度的一个朋友认识了甘泉,黄允松与陈维广搭上了线。
陈维广曾在IBM、诺基亚呆过,也是技术研发出身。2011年,蓝驰创投开始研究企业级服务市场。当时,陈维广认为,三大因素将促进云计算的爆发:第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上升,很多事将通过IT自动化解决。第二,随着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化,企业的增长曲线不确定性增加,起伏波动概率变大,对传统IT架构提出挑战。第三,依据摩尔定律,硬件成本逐年降低,企业可以处理更多数据。
与陈维广第一次见面,黄允松处于一种懵的状态,他只知道VC很厉害,甚至不知道VC这两个字母是什么词的缩写。陈维广提出看看东西,黄允松什么都没带,PPT演示也没有。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主要谈了黄允松的创业想法和方向。此后,陈维广与黄允松三人又见了一次,黄允松演示了一些技术与功能。
和黄允松谈完之后,陈维广觉得产品不错,黄允松本人也非常真诚,比如承认产品还存在一些问题,云计算又是一个爆发的市场,遂决定投资。2012年6月,青云完成了蓝驰创投的A轮200万美元融资。
有人有钱,日子并不一定就会舒坦。IaaS是一个重资产领域,有机房、带宽、服务器等一系列投入,又有技术难度。甘泉说,当时很多人都劝他别做,包括他在百度的领导,大家都认为不靠谱,觉得应该大公司来做,“他们内心的潜台词是,我们有点不自量力。”
事实证明,这些提醒不无道理。公司成立的一年多时间里,遇到了无数次挫折和失败,存储、网络等都写过多个版本。2012年底,青云邀请了一些行业人士,准备做Beta版内测,演示的前夜突然发现架构完全是错误的,三人连夜改进。直到2013年7月,青云公有云平台才正式上线。在此前后,公司账户剩下不到6万块钱,有付费用户以后才缓了一口气。
甘泉承认,有很多次绝望,也想过放弃,但怕丢人,总觉得还没到彻底放手的时候。最初的一年多,每次见到陈维广,都能感觉到陈的忧心与忐忑,需要不断给他解释。好在终于挺过来了。
青云的公有云与其他服务商有两点差异:第一,虽然是公有云,青云利用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进行了用户隔离,私密性更好。第二,青云公有云按秒计费和资源秒级响应,改善了用户体验,一些公司按分钟、小时计费,有的则是按月,甚至按年计费。此外,青云云服务性能也不错,借此青云用户量快速攀升。
如前所述,公有云领域巨头遍地,价格战此起彼伏,用户忠诚度又很低。如果只做公有云,创业公司很难生存,这才有了青云探索私有云,黄允松招商银行“刷脸”的故事。
拿下招商银行,青云在金融行业留下了名声,不久之后,中国银行、泰康保险等也成为其客户。青云逐渐站稳了脚跟,2015年收入过亿,2016年实现千万级人民币税后净利润。
保持中立
2017年春节前后,青云启动D轮融资,原计划4月完成交割。本轮是Pre-IPO,大机构比较多,起初进来了20多亿元,黄允松不想股权被稀释得太厉害,最后各家投资机构额度基本都压缩了50%,交割推迟到6月。
“谈判花了不少时间,法律文书摞起来有一米多高,我签字就有500多次。”黄允松说。青云正在拆除VIE结构,计划三年在国内完成上市。
黄允松表示,青云将致力于企业级IT和CT(通讯技术)的创新及变革,D轮融资后,会不断补充和完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从基础云服务商向综合企业服务平台的升级。未来,青云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将涵盖从功能芯片到基础设施服务、开发平台、企业应用交付的IT全产业链条。
风口总是很热闹。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云计算创业公司累计融资超过50亿元,青云宣布D轮融资前后,华云宣布完成总计15亿元的新一轮融资。3月,UCloud获得9.6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以亚马逊和阿里云为代表的云计算巨头也正在攻城略地。
陈维广说,青云看起来对手很多,比如公有云领域有阿里云、腾讯云,私有云有华为、华三,但各自侧重点不同,市场足够大,没有完全的竞争关系,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在黄允松看来,BAT等做云计算都有自己的生态。比如阿里云,电商领域自不用说,其他也是依托整个阿里集团的相关业务;腾讯在游戏领域优势明显,同时辐射集团其他业务范围;金山云则是向金山+小米的生态拓展。因此,巨头在互联网云领域打得不可开交。
与上述几家不同的是,青云不做巨头生态体系中的业务,要做排斥巨头的传统精英行业,比如传统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能源、流通行业等。黄允松认为,这些领域的企业非常关注自己数据的独立性与安全性,对于巨头怀有戒心,菜鸟与顺丰的对垒就是例子。实际上,顺丰优选、顺丰海淘等顺丰集团的创新型项目用的就是青云的云服务。
企业应用服务领域,也就是应用软件行业,也将是青云的重要布局方向。不过,青云自己不做应用程序,而是打造一个应用交付与运营管理平台,其他企业服务应用接入平台,类似于苹果App Store的操作模式。
青云同样面临挑战。黄允松认为,青云技术色彩太浓,商业形象太淡,这不利于市场拓展。
更大的挑战是人才。如何培养更多的研发型人才,也是黄允松头疼的问题。
黄允松要求自己每年必须读4本非技术类的书,包括社会、哲学、文学、艺术等。他认为,书、云计算、社会,本质上逻辑和架构是相通的。如果不读书,不了解社会,云架构是无法成功的。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