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droid 11即将到来,按照谷歌近两年确定下来的开发时间表,正式版Android 11将在2020年第三季度推出。为了帮助手机厂商和应用开发者早日完成适配,Android 11开发者预览版已经在2月20日放出。
请随着我们的目光来看看,陪伴手机产业进入又一个十年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可能对未来的手机硬件以及应用生态造成什么影响。
针对5G网络的基础优化,是Android 11重头戏之一。
Android 11引入了两个新的应用接口,动态计量以及带宽估算,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利用5G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动态计量将更灵活地反馈是否处于5G网络、具体的网络情况,让应用动态调整获取资源的码率和分辨率。带宽估算则能直观给出上下行带宽数值。
针对近段时间智能手机流行的打孔屏、曲面屏显示提供支持,开发者适配更简单。此外还有高刷新率调试功能。在之前的Android大版本更新中,就先后提供了系统级的刘海屏、折叠屏支持以及相应接口,应用生态可以很快跟上硬件升级步伐,避免造成体验断层。

Android 10出现的泡泡对话转为正式功能,对话可以缩小为头像隐藏到侧边,打开后悬浮显示在当前窗口上,形态像极了Facebook的泡泡对话界面。实际体验效果类似于小窗模式,都是为持续操作中进行快捷回复而设计。
屏幕录屏和长截图也都成了可用功能,独立截屏应用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系统开始允许应用调用本机的编解码接口,可以免除外部库减小应用安装体积,对于影音编辑应用是重大利好。系统提高对旧版本应用的兼容性,同时帮助开发者提升改进应用的效率
谷歌在之前版本一直在做的隐私优化没停下,这次引入了位置、麦克风、摄像头的一次性隐私权限,可以像安装第三方渠道应用那样,选择仅一次允许而非一直同意。应用存储权限升级,正式引入范围存储概念,保护用户隐私也让存储空间更为简洁。

还有针对Pixel系列手机的改进,比如Pixel 4的全新隔空手势和隐藏的反向充电。看来谷歌自推出Pixel手机以来的独占策略还在延续,即Pixel体验仅在相关产品上提供,不会开源更不会开放给全部Android设备。
毫无疑问,谷歌在系统更新中积极提供基础功能支持,意味着Android阵营正式进入5G时代。各厂商都能更有效率地推出5G手机,配合运营商进行针对毫米波/Sub-6GHz网络定制工作时也更方便,相对苹果最快在9月推出5G iPhone打了个时间差。
系统层面对新通信技术更友好,也让应用开发者们有了更多可利用的资源。我们都知道,3G时代的社交图文应用、4G时代的短视频爆发都离不开底层通信技术的进步,而现在环境准备正在逐渐到位,5G时代的应用或许将由此催生。

谷歌官方提供了思路:谷歌地图的AR预览功能在AR环境中将地图导航与真实环境相结合,给出更为直观的路线指引。5G很可能和AR产生不错的化学反应,联想到去年华为公布的Cyberverse以及竞品,AR正式进入生活的日子或许不远了。
智能手机显示形态的变化仍在继续,自从谷歌因小米MIX放宽了16:9的显示硬规定之后,Android阵营的屏幕规格变得越来越丰富。各种屏先后出现,但追求更大显示面积更沉浸显示效果的方向不变,谷歌继续提供支持,使得厂商可以更灵活地推出产品。
在应用层面上,多任务操作和深度使用将变得更为频繁,一方面是大型手游和影音占据更多用户时间,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谷歌在系统层面的支持。小窗模式过去只是部分国产品牌独有的体验,现在引入泡泡对话,所有Android用户都能利用其进行连续深度使用。

(MIUI 11的小窗模式)
曾经让苹果引以为傲的应用生态优势即将被再度缩短,Android 11的功能改进、对权限和安全性的改进、还有可查看通知历史记录都放出了信号,过去混乱甚至危险度不低的使用环境将得到彻底整顿,Android系统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真无线耳机市场会持续扩大,新引入飞行模式不断开蓝牙耳机连接设计,用户体验更加也更能接受蓝牙耳机。现在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在推出旗下的真无线蓝牙耳机产品,第三方厂商更是不计其数,系统层面的支持无疑是推波助澜。
虽然还有很多用户报以期待,Pixel手机仍旧不会有类似Surface的示范效果。谷歌近几年对Pixel手机提供的软件更新都是独有体验,从来没有向开源组件开放,就更不用说带着Android阵营厂商共同使用这些功能。
谷歌在Android更新上越来越稳健,不仅是时间周期更为稳定,跟随硬件流行趋势提供支持、持续改善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不断加强开发者生态,都做到了一个占据较多数市场的智能手机系统应有的姿态。然而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谷歌和参与到系统开发的各方一同面对。
首先是重复造轮子。由于Android主版本开发和Pixel以外手机产品的研发节奏完全脱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体量大小,Android阵营的手机厂商多多少少都遭遇过重复造轮子的尴尬。

厂商自身基于用户需求和市场洞察独立研发出来的新功能,却被谷歌在新版Android上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为保证兼容性并遵守联盟以及使用GMS等要求,还不得不再度投入资源重新开发功能。
早年间的分屏功能、近两年的全面屏显示方式以及手势操作都是实际发生的案例,开发资源浪费不说,也给用户增加了重复学习的成本。如果谷歌不能在Android 11或是接下来的版本解决,有可能导致市场份额和开发能力都已经壮大的各厂商分道扬镳。
实际上,谷歌在Android 10试验过预留简单的桌面模式以及相关接口,为手机厂商实际开发预留空间的做法。从长远看来,谷歌继续保持前瞻性在主版本中预留接口,方便厂商开发跟进减少资源浪费,是维持Android阵营稳固的有利做法。
国内Android环境情况与国际的区别也值得注意,在谷歌移动服务(GMS)长期缺席的客观环境下,完全独立的移动服务生态已经长成。经历了早年间多种应用分发渠道、广告联盟割据后,手机厂商主导的生态联盟成为主角。
在不同于Android的中国独立生态联盟中,有对标微信小程序的中国版Instant App快应用,有跨厂商跨品牌的文件传输服务,有工信部参与制定的统一推送标准。谷歌无法起到作用,厂商就只能自己来完成这些责任。

相比之下国外厂商要轻松很多,随着谷歌在Android以及GMS中完成了大量功能,也就不再需要把精力放在基础功能上可以安心去研发更上层的特色功能,甚至不多做修饰直接将产品推向市场,也能有不错的用户体验。
而国内厂商则是要完成双份工作,在国际市场销售的产品要遵守谷歌的要求,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又要自行接入各类服务,日常运行的压力更大。这对应用开发者和消费者亦是如此,单在国内发行/使用还好,跨国操作就必须要面对生态上的不同。
工具型应用的生存空间也值得一提,系统官方追加功能对应用的影响,在iOS上演过数次,现在轮到Android了。像长截图、系统录屏这样相对基础且简单的功能,会越来越多地被系统集成,提供相应功能的工具型应用也将面临拐点。
这并不完全意味着工具型应用的未来只有失去市场最终被遗忘一条路,即使手机系统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完善,但能够提供的官方功能始终有限。开发者如果能够保持对需求的洞察,及时跟进就有望找到新的出路,持续的开发成本或导致订阅制将进一步取代买断。
从第一个开发者预览版来看,Android 11继续强化智能手机作为个人移动设备的体验,同时也为未来的网络状况、设备进化形态预留了准备。
等到年终谷歌I/O开发者大会和苹果WWDC过后,我们可以对iOS和Android的前进方向有更多了解,各自加注了怎样的移动设备方向,又做了怎样的变化。
题图来自Android Police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