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像是做菜一样,更好、更丰富的“食材”将给厨师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做出的菜式也将更多样。智能手机也是如此,成像质量提升,拍摄功能丰富,将会在这款1.08亿像素影像传感器应用后成为厂家的新开发方向,成为产品研发的新基础,成为市场推广的新热点。这必然会给传统相机带来更大威胁,其影响甚至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毋庸置疑,智能手机技术正在快速发展,5G的应用更是会加速包括成像技术在内的多种智能手机相关技术的全面提升。更关键的是,5G还将加深用户对影像分享的依赖,市场需要具备更强大拍摄能力的智能手机。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加速了智能手机超越传统相机的速度。人们现在已经可以轻易地通过智能手机拍摄到那些过去需要具备多年学习、训练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照片或视频,甚至连后期处理都不需要就可以在拍摄完成之际,自动实现美肤、瘦身、瘦脸、HDR、色彩强调等多种视觉效果的处理和渲染。

那传统相机跟智能手机相比,难道就真的“廉颇老矣”了吗?现实或许并非如此,技术发展带来的产品和市场变化是多样而充满变数的,综合现状去看时就不难发现,传统相机和智能手机的技术融合与用户、市场的细分才是趋势。
传感器尺寸仍很重要
影像传感器目前的技术仍无法拜托成像面积的影响,像素数量也仅仅是成像系统中的一个指标,但不是全部。尺寸越大,成像质量越高,仍然是现实。就如此次的1.08亿像素影像传感器来说吧,它的尺寸受到智能手机机身体积和应用场景的限制,甚至无法与索尼黑卡RX100 VII数码相机的1英寸规格影像传感器相提并论。这意味着,它在低光照拍摄性能和整体图像输出分辨率等方面,还不能在比较中占据绝对性的优势,尤其是在低光照环境中拍摄,如此小尺寸的影像传感器上继承了那么多的像素,其像素密度是非常高的,其产生的噪点问题也是相当大的。这就需要有更高效率的成像算法和更高性能的成像处理系统对来自1.08亿像素影像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这种“软”补偿,将完全决定其成像质量的高低。另外,超高像素对配套的镜头光路设计和镜片质量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换而言之,如果1.08亿像素影像传感器没有超高分辨率的镜头支持,那很可能会出现成像质量远不如现在普遍采用的4000万像素级别影像传感器的智能手机的情况出现。

因此,单从目前技术环境来看,1.08亿像素影像传感器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确实会给智能手机带来前所未有的提升,也势必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但相比传统相机,它的不足也是很明确的。
话说回来,智能手机的用户并不会向职业摄影师那样如此关注成像质量,尤其是在细节方面的表现,用户更倾向于简便地获得视觉效果好的影像,而非成像质量好的影像。不得不说,1.08亿像素影像传感器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将加剧智能手机影像和传统相机影像的应用需求划分,加大消费领域和专业领域的影像技术差距。
智能技术红利
智能手机或许是最早将人工智能技术带入到影像设备中的产品,这是其相比传统相机的天然优势所在。如手机中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了长时间曝光、景深叠加、色彩滤镜等功能,就让用户只需要按下快门,即可获得美丽照片和更大的传感器将使移动摄影师能够完成详细的长时间曝光,聚焦堆叠和电影图像。这在短时间内就满足了大众获取高质量影像的需求,也改变了传统相机发展的方向和市场规则。

但近两年,智能手机的先天优势所带来的差距正在缩减,几乎所有的传统相机厂商都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相机功能、性能和成像质量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动作,成效也十分明显。且不说索尼、尼康和佳能,就连适马也在新近推出的Sigma FP无反相机上加入了人工智能,使其具备了强大的计算能力,为人脸检测、实时眼部跟踪对焦等功能提供了智能化技术加持。
显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加速,传统相机也势必从中获得红利,智能化系统和强大计算能力已然成为了传统相机厂商提高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诚然,人工智能技术并非智能手机的专属,其所带来的技术红利并不存在行业门槛,在大家都能用的情况下,出身于IT领域的智能手机和光学影像领域的传统相机,谁能取得领先,完全取决于投入程度和原先的技术积累所带来的“提速程度”,而就影像领域而言,传统相机厂商能更加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给影像技术带来的提升方面,而智能手机厂商则需要在通讯、娱乐和影像等方面兼顾,这或许将为传统相机厂商带来更大的“后发优势”。

不过,目前行业壁垒正逐渐被打破,蔡司、徕卡、施耐德等光学技术实力雄厚的厂商也在加深与智能手机厂商的合作,再加上Adobe等后期软件厂商越来越多的支持,未来传统相机厂商是否能继续保持“后发优势”还是个未知数。
镜头是分水岭
全面观察整个市场会发现,现在的智能手机和传统相机的状况与十年前的紧凑型数码相机和可换镜头相机之间的状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根本是在于用户和市场出现了划分,体现在产品上的差异则在于是否可换镜头。

就目前的影像技术而言,成像依然离不开镜头这个“传统光学部件”,只要技术上不突破这一点,那么智能手机与传统相机之间的壁垒就将一直存在。智能手机已经尝试在使用“多镜头相机模块”来打破,但目前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因为多镜头相机模块的成像,主要依赖的是多重影像的合成处理技术,而这部分技术的核心却并非完全掌握在智能手机厂商手中,且此类技术成果也能应用在传统相机上。如此一来,想借此拉开差距就非常难了。

有了镜头这个屏障,可换镜头的传统相机和注定难以实现可换镜头的智能手机,就自然而然地以此划分领地。传统相机也将据此占据职业摄影和高端摄影器材市场,通过更高性能和更高成像质量抵挡来自智能手机的挑战,甚至收获因智能手机而喜欢摄影的进阶型用户群。而智能手机则稳居大众市场,在影像成为“娱乐和社交”基础的今天,继续扮演者“挑战者”和“推动者”的角色,进而让普通消费者和专业领域获得更好的摄影器材,让更好视觉效果和更高成像质量变得更容易获得。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