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李曙光
编辑 ✎ 成静卫
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周鸿祎和雷军还没有去最爱的北海道滑雪;黄章没在年底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改革,“魅族三剑客”已然一个都不剩;余承东早早放下了全球第一的执念,2019年喜欢说的话变成了“共克时艰”;老罗在手机圈的相声专场谢幕的突然,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次起伏,“老人与海”发布会不管是不是“行业冥灯”,但人们依旧怀念老罗的纯真。
有一句贴切的描述:“2019年中国手机市场从hard(困难)模式直接跳到了hell(炼狱)模式。”
这个行业仿佛被谁按下了加速键:本来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大洗牌,要在一年内完成;本来要三年见分晓的战争,要立刻开始血流成河的决战。
2019年,这个行业要彻底炼化出原本自己的面目,一切过往埋藏起来的小的趋势大的忧愁,一切隐约的危险和妥协,都突然成为摆在眼前的荆棘。每个人都在这种加速中迷失,蓦然分化出不同的生存状态。

覆灭者的哀嚎
商业有一个线条,初期用户懵懂,行业初起,要铺供应链抢用户树品牌;后期用户聪慧,产业链成熟固化,要靠产品靠创新。
2019年,套路好像都不灵了,智能手机的竞争进行到后半场,比拼就开始变得纯粹。
再花哨的弱者,也感觉到了覆灭的趋势。
来自多个机构的数据显示,Q3中国手机市场,除了前五名的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其他所有品牌加起来的份额只有8%了,去年这个数字是11.3%。
一位锤粉感叹到:“人生真他妈苦逼,二十年前罗永浩就开始上山背单词,现在还是没有赚到钱,反欠几个亿,我背着背着就一肚子气。人生为什么这么辛苦?”
罗永浩回复到:别这样,我中间赚了好多钱,只是后来想挑战特别难的事情,才暂时出了现在这样的状况。
老罗没能挺过2019年,这既在意料之中又让人无限唏嘘。
▵ 罗永浩危机在2018年底彻底爆发,先是供应商宇龙在11月一纸诉状把锤子告上法庭,索赔450万元货款。接着成都办公室解散、CTO 吴德周计划离职的传闻,让锤子倒闭疑云凝重。
高潮是网易科技的《锤子生死劫》和证券日报接连发声称锤子开始发不出工资,大量裁员。老罗在微博上手撕媒体造谣,并问候了证券日报的老板。
但这已经止不住市场沸腾和质疑,激愤的供应商开始集体杀到北京锤科总部楼下拉横幅,标语“锤子科技还我血汗钱”进行讨债。
2019年,老罗没有等来脚踏五彩云的盖世英雄,只有带着金钱味的张一鸣杀价接盘,随后黯然离开他心爱的、表演了七年的手机行业。
美国作家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说:“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重回2012年,不知道老罗还会不会决定做手机。
锤子一直呈现出一种有热度没销路的状态。
老罗进场的并不晚, 2012年创办锤子科技,先做ROM再做手机,和小米的路径如出一辙。
2014年5月20日,锤子科技的第一款手机Smartisan T1发布,现场红旗招展,锤粉集体陷入狂热,其热度可与苹果比肩。现在回望,当时智能手机处在增长的巅峰,观众们对着一款又一款的手机眼花缭乱,品牌之间没有形成不可逾越的隔阂,销量都是随着一款款新机的发布而波澜起伏。
T1采用前后玻璃加金属边框保留实体按键,这在当时独树一帜,业界早已全部采用虚拟按键,但老罗不,他喜欢物理按键带来的反馈触感,即使这样的设计要堆高成本,让手机的防水性和坚韧性下降。
而锤子的败相,不在于产品,不在于营销,在于手机链条上的基本功。
T1让用户等了三个月,T2的代工厂从富士康换成了中天信,全金属中框的 T2 美是美了,但制造难度实在太大,中间又经历了中天信倒闭,再次让T2跳票。
结果就是在如此之高的品牌热度之下,锤子屡屡错过发货的最好时机。老罗是唯一一个敢让用户为新机等待3、4个月厂商。当时小米惯用的耍猴式饥饿营销,也只敢在爆款手机中维持1个月。
老罗用白花花的订单,印证了一个真理——用户对于新手机的关注度不会超过3个月。去年鸟巢发布会上老罗亲口承认,锤子T2时期,预订的用户在3~4个月的发货周期中逃单率达到了80%。
在用户最急切的时候,没有人能拿到新手机。
2014年和2015年没有扎实地做好供应链,打好销量基础,市场已经不给老罗时间了。2016年,锤子科技的净亏损就达4.28亿元,随后融资悬而未决、资金链紧绷、高管离职,这一年,市场上有关锤子科技倒闭的传闻共有6次,有关锤子科技被收购的传闻共有5次。
老罗一直在用极致的美感颠覆商业规律,但理想主义以及文青气息只是点缀,它不应该凌驾于手机的易用性、手感、坚固性等基本属性之上,理想主义喧宾夺主,要颠覆商业规律是狂妄的大跃进。
小米也就发烧了2013年、2014年而已,此后,对待用户和市场感性深情,实则背后严苛按照市场规律,把控着供应链、渠道,默默铺开销量。
▵ 雷军手机是天然集中行业。
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阐述关于天然分散的行业和天然集中的行业的概念。
某些行业具有“规模优势”,具备市场集中要素,这些行业中大的企业有边际成本低、质量高的特点,因此在竞争中,规模小的企业不会占据任何优势,最后只能被大企业吞并。
饭店、理发店、医院、美容院没有市场集中要素,汽车、电脑、钢铁、手机则明显具有。
因此手机行业走向集中是必然趋势,只不过是剩3家还是5家。
中国手机业挤满了中国最负盛名的商业名流:雷军、罗永浩、杨元庆、周鸿祎、黄章,但无论多么耀眼的名人商贾,无论有多少层出不穷的商业手段,在面对商业本质的淘汰规则时,都毫无还手之力。
2019年,本来性格沉闷孤僻的黄章说的脏话格外多。
数据机构Counter Point披露魅族Q2出货量80万台,占比1%,同比下滑62%。
 

5月5日,黄章在魅族论坛评论珠海国资委将成为魅族大股东的消息说:“如果可以,我不想做大股东,太累。”
下面立刻有网友回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初舍得股份的话就不会搞成现在这样,也不会有今天的小米。如今说什么不想做大股东,言不由衷吧?”
黄章回道:“小人当道,故事乱编,何必当真。”
“小人”是雷军,黄章依旧在心里藏着十年的怨恨,装着十年前雷军去魅族总部与其探讨、偷师的旧事。
二月份小米9发布,因为定价低,黄章就评论到:贱人贱己贱行业。随后小米高管卢伟冰回到:贵人贵司贵价格。这两句成了2019年开年的一副春联。
7月份魅族颓势更盛,魅族三剑客的最后一位李楠离职,黄章在魅族论坛形容李楠“费财”。其实10年前,是黄章在论坛上看完李楠分析苹果的文章后,大声赞叹李楠是人才,因此两人相聚。10年过去了,人才变成了“费财”。
到底是谁变了?
李楠确实花了点钱。在被小米压着打的时候,李楠掌控的子品牌魅蓝成了千元机异军突起的黑马,直杠红米,后来在其他品牌纷纷设立子品牌的时候,魅蓝却被黄章砍掉。
黄章认为机海战术让品牌线混乱,主打性价比的魅蓝有销量没利润,魅族不应该陷入价格战的泥沼中。
但砍掉魅蓝,精简品牌线的后果是魅族被慢慢遗忘了。
魅族前12大股东中排名第一的黄章拥有49.08%的股份,其余11位都是机构投资者。早期跟随他的核心高管白永祥、杨麟和杨颜等几乎不持股。
黄章和丁磊有点像,不参与竞争,信奉小而美,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商业变革正剧烈,小而美最后只能被历史丢在角落里。
2019年,被遗忘的还有三星中国。

今年二季度三星在中国的出货量80万台,和魅族在同一个水平,三星彻底把中国工厂关了,三星手机从此再无中国制造。
横扫全世界的高端品牌三星,却在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落荒而逃,原因是不尊重,不尊重中国消费者的诉求,不尊重中国对手的强大。Note7爆炸风波中,中国是最后一个被召回的市场,三星一度想在中国漠视这件事,最终导致了颓势的加大。
而糟糕的本土化,放不下的姿态,终究让国产手机慢慢占领了高地。
 
你可能想不到,2019年金立还在挣扎。
负债200多亿元,债主648家。 金立二股东卢光辉却并不想放弃金立的品牌,卢光辉觉得金立的品牌还在,渠道还有,一部分流失的用户能回来。
新发了一款手机叫K3,主打5000毫安电池,售价799元起,9月19日开启预约的时候,当天预约量为500多人。
2019年,老罗沉默、黄章暴躁,三星中国败退,金立垂死挣扎,还有联想、中兴、360手机的奄奄一息,那些覆灭者和即将覆灭者的哀嚎,是这个行业残酷,却最真实的声音。
根据国金证券研究创新数据中心的监测数据,今年九月手机销售旺季刚过,前五大手机厂商合计增量市场份额已超过98%,其他品牌增量仅余1.7%。
增量市场的份额接近0,代表着没有新用户在换机的时候考虑自家的品牌,自己在手机行业消失就只是时间问题。老用户的换机周期最长不过两年,这犹如被判了死缓,又像是割肉的凌迟,抱有希望却毫无希望。
愈加强大的市场集中性,必然会使越来越多的品牌灭亡。式微的公司其实都有一种共性,在错过前几年抢占市场的窗口期后,就失去了在战争后半场创新期的出牌资格。

胜利者的战歌
按下加速键的是华为。
华为不得不按,4月份, 余承东还在发微博喊着华为单品牌要做到全球第一,荣耀要成为中国前二,全球前四。还在喊着延续2018年的增势要拿到世界第一份额。
6月份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就预计海外市场智能机出货量将面临40%至60%的下滑。反差之大一时让人无法接受。
颓势来得很快。
数据机构Canalys在11月23日发布的欧洲2019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该季度欧洲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250万台,同比增长了8%。出货量排名前五名的品牌分别是:三星、华为、苹果、小米、HMD(诺基亚)。
华为出货量同比增长为0。

三星出货量为1870万台,同比大幅增长了26%,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份额也一举提升了超过5个百分点。
好在苹果在欧洲表现的更差,出货量只有980万台,同比下跌了4%,单季出货量跌破1000万台关口。所以华为才保住了第二的位置。
但是在整体市场上升,华为增长为零的情况下,代表着在增量市场,新的换机用户已经开始不再选择华为了。
丢失谷歌服务是致命的因素之一。
硬件层面上,无论是芯片、存储、屏幕还是摄像头,这些核心元器件“脱美”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到的。只有操作系统不行,因为软件需要应用生态建设,无论安卓还是iOS都历经十几年的生态建设,被市场选择而留下来。
华为无法立刻把所有的软件和服务移植到鸿蒙系统中去。
谷歌停止为华为手机提供GMS服务意味着海外的几个超级APP:Google Play商店、Gmail、地图、YouTube等应用和服务,也不再能使用。
这几乎是一夜之间,手机残废了一半。
这次风波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整个中国手机市场都应该反思,想要将手机产品完全具备脱美化的能力,必然要正视生态系统建设的问题,否则将会被永远制衡。
西方不亮东方亮。2019年,华为手机销量在中国市场几近翻倍了。

多家机构的第三季度手机市场统计数字显示,除了华为逆势暴增66%,其他所有品牌出货量几乎都大跌2到3成。
华为集中爆发的原因很多,这种势头甚至不是今年才有的,只不过川普的黑天鹅事件洒下了催化剂。
首先是双品牌战略带来的机海效应的全面成功。
华为和荣耀双品牌让华为手机在售价上从百元机跨越到了万元机,价格跨度高达十倍,这在国产手机中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什么样的价位,什么样的机型,都能在华为产品中找到。
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厂商迫于营收压力,砍断机海战略,专注学苹果,做单一爆款,这固然可以集中精力拿出及格的旗舰产品,但势必会丢失市场份额也是实实在在的。
华为当年一边要摆脱低端,一边要面临小米等互联网手机的冲击,最后在2013年选择咬牙成立荣耀两头一起开干。
今天华为成功了,再回顾这个决策时当然是正确无比,这个策略为今年华为的爆发打下了基础架构,如果今天华为是单品牌运营,将会很难达到这个辉煌时刻。未来,华为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看起来也已经不难完成。
其次是特朗普和美国给华为打的广告就不说了。这可以堪称史长最强广告,并且效果满分。很多消费者今年直接去专卖店点杀华为,小米ov苹果的线下店看都不看。
最后华为主动从抱着运营商大腿的安逸窝中跳出来,坚决做自有品牌和冲击高端市场,亦是奠定今天胜势的关键。
余承东确实是一名福将,在多个转折点,带领华为做出具有巨大的前瞻性决策。
▵ 余承东2012年,余承东毅然决定砍掉运营商爸爸的贴牌手机和非智能手机的型号,扔掉3000万台出货量,致使华为的收入塌方,遭受到了华为终端内部的元老的齐声反对,弄了一个“倒余运动”。最后任正非说,“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才让风波平息。
余承东在掌管华为手机时,得了个余大嘴的称号,因为当时在手机市场混战,各家前景不明,华为还在泥沼中挣扎的时候,余承东经常大放厥词怼来怼去。
比如2015年,余承东在华为国内市场份额还只有5.7%时候说:未来三到五年,国内大多数手机厂商将消失,市场上将剩下三家手机厂商,而华为是其中之一。我们的主要对手将是西方公司,而不是中国公司。
同一年,余承东又说:未来,荣耀品牌将会超越小米品牌,华为品牌将会超过苹果和三星品牌。
当时他这些话都被当作奇闻来看。
三年多过去了,人们赫然发现余大嘴说的话竟然都成了现实,余大嘴变成了余诚实。
“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华为内部称余承东去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富得流油,有充足的事实依据。
但国内虽然取得胜利,华为的危机依旧没有解除。海外市场的弊病并没有完全暴露,自己的财务数据也与苹果、三星有一定差距。

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4013亿元(约5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净利润率为349亿元(约51亿美元),利润率为8.7%。苹果营收1118亿美元,净利润216亿美元,利润率为19.3%。三星因为半导体业务导致净利率暴跌,营收927亿美元,利润只有9.5%,依旧比华为略高。
赚钱然后投入研发,然后再赚钱,是手机行业被验明的正确发展之道;低价换市场,没有盈利的模式,渐渐被证伪。华为依旧需要在量的基础上打磨产品质量和财务质量。
寒冬来的时候,唯有现金流是最厚的棉衣。
幸存者的恐惧
小米上半年研发费用为33亿元,占比3.4%;华为没有公布上半年研发费用,但是华为计划2019年研发投入1200亿元。
不用看占比,从这一组数字中大概就能看到令人窒息的十倍差距,而这些数字最终将会呈现在手机等产品上。
所以华为的柔性折叠屏手机已经上市开卖,小米的Alpha还在玻璃罩中静静躺着摸不着。
这是一种把雷军和罗永浩捆在一起做营销都无法弥补的物理差距,而被教育得异常聪慧的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到其中的差别。
在华为的高压下,最忧心的是小米、OPPO、vivo。2019年华为增长的份额,就是他们丢失的订单。
在国内被华为捶得鼻青脸肿的三家,目前来看重点押注了两个赛道。
一个是海外市场,另一个是5G可能带来的换机潮。
华为在海外遇挫,这三家借机走出去,虽然有点趁人之危,但这是它们为数不多的增长机会,华为空出来的海外市场、应该加速抢夺,否则会被三星、苹果钻空子。
尤其是小米,在国内被打得满地找牙,小米9pro修修补补,小米Alpha隔在玻璃壳中摸不着,小米cc9的一亿像素看起来很唬人,但这款手机不是旗舰,而是定位于次级旗舰啊,用户期待的真旗舰mix4毫无踪影。
所有的状况都表明,小米创新乏力了,跟不上华为的出牌了。
小米三季报中,手机销量为3210万部,比去年同期的3330万部下降了120万部,首次出现负增长,并且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为每部1006.5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052元。

量价齐跌引发市场担忧。
好在小米已经变成了“国际大厂”和“家电大厂”。
小米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境外市场收入为人民币261亿元,同比增长17.2%。来自境外市场的收入已经占到小米集团总收入的48.7%。
而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表现强劲,156亿元的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44.4%。其中,智能电视的全球出货量达到310万台,同比增长59.8%。

三季度小米的全球市场份额为9.2%,排名全球第四,在国内市场份额大跌,却在全球市场同比只微跌了3%,说明小米第三季度海外出货量是增长的。

其中小米手机在欧洲的出货量达到550万台,同比增幅高达73%,增速在前五大品牌中鹤立鸡群。小米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提高到了10.5%。
能够征服收入颇高的欧洲人,小米的杀手锏其实依旧是低价。
小米9的6+64G版本起售价449欧元(合约3400多元),欧洲智能手机售价普遍上千欧元,小米的定价极具竞争力。
此外小米的本土化渠道确实玩得好。线上电商网站,线下商超和实体店,以及和本土运营商的合作满地开花。在进入西班牙市场时,家乐福、MediaMarkt(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Phone House(欧洲数一数二的运营商)渠道同时上线,在14个国家总共开了700多家门店。
在线上和Cdiscount、亚马逊、欧尚、Boulanger、FNAC和DARTY等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小米手机成了欧洲市场的常见消费品。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和李嘉诚的CK Hutchsion(长江和记)也达成战略合作,CK Hutchsion旗下的电信运营商Three Mobile将在英国、奥地利、丹麦、意大利等地负责销售小米的手机和智能设备,帮助小米在较短时间内快速覆盖欧洲市场。
在海外,老乡合作确实事半功倍。
小米的印度征程大概都已经熟悉了,小米已经连续9个季度在印度市场第一。
小米在印度几乎复制了初期在中国的疯狂景象,互联网渠道、饥饿营销耍猴、高配低价、雷军上台飙英语,当初国内的手段一个都没少,但是真的管用,直接把深耕印度市场多年的三星给赶下了大哥宝座,甚至为了配合政策还把手机工厂和电视工厂都搬到了印度。
从印度延伸到东南亚各国,小米都取得了排名前列的市场份额。小米在印尼、越南、新加坡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排行前三,在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三个市场排在前五,而缅甸更是排在第一。
小米在中国手机市场的情况如果进一步恶化,海外市场将成为小米的承重之地,现在或许已经是了。
OPPO在2018年5月4日专门为海外市场打造了realme品牌,首先进入印度,然后进入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市场。

▵ 北京,realme新品发布会
realme主打潮流设计和强性能,这个和小米的定位非常像,价格上在印度售价折合人民币都在千元左右,是印度市场比较受欢迎的价位。
realme区别于OV以线下为主的渠道,主打电商渠道。
realme在印度市场增幅惊人,从2018年Q2的1%的市场份额,增长到了2019年Q2的9%。
realme 在今年Q2手机出货量位列TOP10,全球出货量大涨848%,成为史上最快进入前十的手机品牌。
印度市场作为全球智能手机为数不多的增量市场,确实能够容纳更多的新品牌。
vivo在海外的成绩没有小米、OPPO亮眼,但也保持着扩张节奏,没有掉队太多。
vivo今年压注的是5G,vivo NEX 3 和子品牌IQOO都有不错的手机上市,在前期的5G手机销量统计中,vivo也占据优势。

其实5G在手机上不会引起和4G一样的移动互联网大变革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是在全行业看破不说破的情况下,5G也会在未来几年成为手机行业的一大换机动力。
5G能够引起多大程度的换机潮,现在还需要打个问号,这要看能不能有杀手锏的5G应用诞生了。
小米、OPPO、vivo是2019年手机围剿战的幸存者和变量,这个格局或许还能维持两年。
智能手机市场十年争雄,无数品牌来来去去,如果总结来看,所有的粉丝经济、品牌营销、社区培育都应该站在产品优质的基础上。
单纯的笃信品牌忠诚度,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没有哪个消费者会在你的产品变差时还守着不走。
从锤子到小米,从三星到苹果,用户从来都是跟着产品走,而不是跟着品牌走。细数它们的崛起和陨落虽然有市场变化的因素,但无一不是因为某一款产品而崛起或衰落。
在这个创新匮乏的存量年代,能够拿出用户认可的手机才是抢蛋糕的正确之道。别整虚的,别玩套路,用户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罩在玻璃壳中摸不着的东西,再梦幻也是白费功夫。
不实用的瞎创新,虽然吸引眼球,但吸引过来的注意力,转化不成产品,会被嫌弃的更深。
2019年,手机市场变得更加残酷了,但也更加正常和健康,所有浮华的套路都不灵了。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