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布内部信称,小米作出新一轮的管理层人员变动,林斌升为副董事长、王翔为集团总裁、何勇升为集团副总裁;周受资、卢伟冰重要业务线轮岗,黎万强、祁燕因个人原因离开小米。小米近来在人事上动作频频——这已是这家公司今年第六次调整。
在此次调整中,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离开尤其引发关注。这位从金山时期就跟着雷军的老部下曾经在2014年暂别过小米。2010年,雷军与林斌、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刘德和洪锋共同创立小米,据了解,目前,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三人已经离开。
频繁人事更替背后,小米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间点,雷军在内部强调小米仍然是以“手机+AIoT”双引擎驱动,但目前来看手机业务很难再有爆发性增长,IoT业务短时间内有很难代替手机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几天前,小米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小米的收入为536.6亿元,同比增长5.5%;毛利润为82.4亿元,同比增长25.2%;经调整净利润为34.7亿元,同比增长20.3%。
利润增长超预期,不得不说小米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但细细看来,这份成绩绝不能称之为亮眼:从财报可以看出,小米的收入增长明显放缓,低于去年同期的14.8%,这也是其上市以来首次个位数增长。
作为小米最核心的两大业务,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服务的境地颇为尴尬,这其中,扮演流量入口角色的手机业务出现了销量下滑的现象,而扮演着变现角色的互联网服务增长幅度也不如以往。
另外,关于三季度财报表现情况,小米CFO周受资表示,2019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形势下滑比较严峻,这里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消费者在等5G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服务日渐疲软
根据官方的定位,小米区别于一般的手机厂商,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其核心商业模式是以硬件换收入和流量,而利润则主要由互联网服务业务贡献。
然而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小米手机业务的毛利贡献迅速攀升,从2019年一季度的17%飙升到36%,Q3为35%;相反,互联网服务的毛利贡献则从一季度的55%下降至41%,这也是7个季度以来的新低。
财报显示,小米三季度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为53亿元,同比增长为12.3%,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其中,海外市场互联网服务同比增长87.7%,在互联网服务总营收中占比37.2%。

具体而言,在增值服务方面,游戏业务收入为8.2亿元,继二季度同比个位数下跌之后,三季度同比增长26%,不过就当前来看,游戏业务的占比还依然太小。
包括小米金融、有品电商等其他增值服务方面,三季度也基本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收入达到16亿元,同比增幅近78%。其中较为亮眼的是,小米金融在消费贷的推动下收入达到了10亿,同比加速增长至90%。
而作为核心的广告业务,由于受整个广告行业周期和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多方面影响,三季度的收入仅为29亿,同比下跌至9%。尤其是依赖出货的预装软件收入,相比去年同期的8.3亿下跌了50%以上,三季度仅有3.8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份广电总局约谈了包括小米、长虹、创维等在内的多家电视厂商,要求整顿开机广告的乱像。这意味着,小米电视的开机广告收入接下来将会进一步下滑。
相对低毛利的小米金融与有品电商业务在快速增长,更高毛利的广告业务在收缩,由此也便导致毛利率结构性下降,在当前互联网业务持续调结构的情况下,小米的这一情况将会长时间持续。
基于以上种种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服务业务承压,为了保证小米整体的利润率,智能手机业务的盈利需求变得极为迫切,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米手机一直以来的价格优势,进而影响了出货量。
智能手机的内忧外患
在小米的总营收中,智能手机的收入占比达到60%以上,可见该业务仍是小米的基本盘。所以关于此次增长放缓,与手机业务下滑的联系最为密切。
具体来看,小米智能手机在整个三季度的全球出货量约为3210万台,同比下滑3.6%,收入323亿元,同比下降约8%。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发现,这也是近小米两年来首次出现的季度内负增长。
然而,尽管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和营收双双放缓,但智能手机的毛利率却上升至9%,是近八个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为小米带来了将近29亿元的毛利,同比增幅达到36%。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和成本差值被拉升到90元,是历史最高水平。
事实上,小米看似成绩不错的手机业务,无论是从当下的出货量和营收,还是从市场竞争的大环境看,都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形势可谓严峻。
先看小米在国内市场的数据,其出货量同比大幅减少37%,在国内前五大手机品牌当中跌幅最大。
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三季度,华为的出货量为4150万部,占整个国产手机市场出货量的41.5%,年增长率66%。而包括小米、vivo、OPPO、苹果在内的其它手机品牌,四家合并后的份额仅占到市场的50%,低于上季度的54%和去年同期的64%。
IDC数据也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小米970万台,同比下降了30.5%。

国金证券新检测数据显示,在10月份新机销售前20排行榜中,华为系手机占据榜单中的9席,其中新机Mate 30系列销量合计超过200万台。而小米品牌新发布的机型并未上榜,主打性价比的红米Note 8 Pro是唯一上榜机型,且排名靠后。
根据IDC数据,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已经连续两年保持出货量第一;而在西欧市场,小米正在尝试电商+线下小米之家+运营商等多渠道,目前看已有初步成效,第三季度该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90%。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米的海外地位并不稳固。首先是小米一直引以为傲的印度市场,其占有率比同期下降0.2%,这或许意味着小米在该市场的增长已经遇到了天花板。与此同时,OPPO与vivo则增长迅速,两者合计市场份额已达到27%,成为小米在印度强有力的对手。
更为重要的是,小米在印度走的是中高端路线,但目前售卖的机型主要还是以红米为主,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从此次财报中显示出海外ASP的下降,其实也体现了小米正在以价格换市场。
另一方面,尽管小米在西欧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90%,但由于市场拓展的时间较短,基数较小,实现同比爆发增长也相对容易。而价格定位上,小米Note 8目前在德国的价格只有200多欧元,小米9的定价也在499欧元,属于中端价位。
总的来说,面对持续下滑的中国存量市场,海外的增量市场是小米当下最大的机会。只不过目前来看,其拓展之路还很艰难。
5G时代:野望与失意
在回应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时,小米官方给出的答案是:由于目前正处于4G向5G切换期,手机市场大环境承压,因此小米选择了稳健增长,提高盈利能力和现金储备,消化不良库存。

财报显示,除了毛利率的提升,小米在现金储备方面也从今年一季度的376亿元提升到三季度的566亿元。并且,截止2019年9月30日,小米的存货账面值为262.41亿元,较年初减少32.40亿,降幅为10.99%。
此外,为了弥补技术研发上的短板,小米的研发开支达到20.33亿元,同比增加32.5%,环比增加30.7%,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约3.79%,占到除税前利润的61.70%。
一方面注重现金流和库存水平的健康,一方面强化技术投入,从以上指标来看,轻装上阵的小米正在“囤积粮草”,为5G应用的广泛铺开做准备。
“5G是小米手机业务增长的下一个希望。”摩根士丹利认为,5G手机的推出和全球化扩张将帮助小米手机业务反弹增长,手机销量在四季度将有接近20%的同比增长。
相比4G手机,5G手机一方面在基带、天线等方面的硬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需要产业链的升级,厂商的研发投入更大,这也一直是影响其被市场接受的最大阻力。所以说,谁掌握了具有价格优势的5G产品,谁就掌握了未来的手机市场。
为此雷军在Q3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称,“在5G时代,手机成本上涨后,友商的5G手机贵得离谱,小米依然会保持厚道的价格,这会让5G更快普及。”小米方面表示,明年将发布十款以上的5G手机。
然而,5G一方面意味着机遇,但另一方面则是激烈的竞争。要知道,目前中国5G手机市场竞争的大体格局是:华为、vivo势头强劲,而小米和OPPO则是不尽如人意。
华为方面,先有Mate20x主打同时支持NSA和SA,再有11月的Mate30 5G接力。从芯片到手机、网络的一体化优势,支持了华为5G手机在2019年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尤其是近期推出的低价5G手机荣耀v30,更是让小米的性价比优势大打折扣。
同样,vivo也已经先后发布了iQOO Pro 5G版、NEX 3 5G两款5G机型,并且都是较激进的定价策略。IDC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在今年第三季度的5G手机总出货量达到48.5万台,其中,vivo主打低端机占据了54.3%的市场份额,占据了绝对的先发优势。
而小米在今年也发布了三款5G手机,分别是小米MIX3 5G版、小米9 Pro和小米MIX Alpha,售价为4500元、3699元和19999元。不过从IDC发布的三季度5G手机市场厂商份额来看,小米仅占有1.5%的市场份额,被网友称为“中国5G手机失意企业的第一名”。
显然,华为和vivo的低价策略打乱了小米5G手机的部署,尽管小米已经极力地缩小5G手机价格,但先机已失。并且,今后将全部转向同时支持NSA和SA的新手机,小米已没有太多机会。
万亿级IoT市场,再遇华为
在小米的三大业务中,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无疑是表现最好的一块。
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IoT收入为156亿,同比增44%,其中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的收入颇为亮眼,高达58亿。另外,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到2.13亿,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8.6%。
可以预见的是,或许5G对小米手机的整体推动不会那么迅速,但就目前的形势,5G应用给小米IoT带来机遇可能更为直接。

早在2013年,雷军看到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趋势,开启了小米生态链计划;2018年的IoT大会上,“AI+IoT”成了小米的核心战略。2019年小米年会上,雷军宣布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并表示将在未来的5年内持续在AIoT领域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从成立起至今,小米已经投资了超过280家公司。这其中,专注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的公司超过100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云米已陆续在美国上市,而科创板也有近10家小米投资企业的身影。
“投资+孵化”让小米迅速铺开IoT产品的SKU,大到空调、洗衣机,小到电池、签字笔,在速度、广度上占据了优势。2019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小米AIoT负责人范典称,手机+电视、笔记本、路由器、小爱音箱+生态产品,小米已实现了智能品类全覆盖。
而据国金证券数据显示,小米生态链企业提供了超过4000个SKU,是目前全球联网设备最多的AIoT平台。面向万物互联网的5G时代,这些巨量的设备基础或使小米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利用庞大的设备和用户积累,形成平台和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硬件引流的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可以想象,在5G技术的助推下,小米IoT和互联网服务业务将会成为公司的营收主力,手机业务或将沦为配角。
不过,势头不减的小米IoT业务也存在增长焦虑。以大放异彩的电视业务为例,其在小米三季度的出货量为310万台,同比增长59.8%,占据国内16.9%的市场份额。然而2019年国内电视行业突变,华为、一加等一众手机厂商都纷纷进军该领域,这对小米来说不可谓不压力山大。
目前来看,智能电视以及笔记本电脑的收入对小米IoT业务收入贡献为37.2%,占比稍有回升,但如果IoT在除了电视之外的大家电上如无突破,或许再难现爆发式增长。
事实上,与智能手机的产业链类似,小米广泛布局AIoT设备的隐忧同样笼罩在华为的阴影之下。
在IOT领域,华为已经形成了芯、端、云三个层面的协同交互。凭借着在通讯技术、芯片、软件开发方面雄厚的实力,华为完善了自己创建的物联网HiLink + HiAI技术平台。另外,其在年中推出专为物联网而设计的鸿蒙系统,更是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反观小米,“缺芯”问题一直是其无法接受的痛,为此小米一方面不断进行相关组织架构调整,一方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4月,小米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其中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专注AI和IoT芯片。
除了自主孵化和研发,小米也在积极布局投资业内优秀的芯片企业,其中不乏一些市场耳熟能详的明星企业。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经连续有两家小米投资的芯片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其中,WIFI MCU芯片供应商乐鑫科技,发行前小米合计持有3%的股份,而在此前拿到科创板001号受理名号的晶晨半导体,发行前小米亦持有3.51%的股份。
总体上看,小米与华为的IoT策略颇有相似之处,即先打造一个平台,然后联合生态合作伙伴推出一系列的产品。但在产品定位上,两家之间还是有些明显的差别。
在价位上,小米IoT延续了一贯的高性价比模式。以小米音箱为例,其最贵的小米小爱音箱HD也不过599元,最便宜的小米小爱音箱 Play仅售99元。而华为AI音箱上市时的价格就定在了399元,上市八个月后就卖出了100万台。
由此可见,华为在IoT行业明显走的是“高端”印象,对比硬件综合利润不超过5%的小米,华为的高端策略或许会如同手机业务一样,在IoT领域对小米带来新一轮的碾压。
上市以来,市值缩水将近一半,负重前行的小米能否重回上市之初的高位,我们或许在接下来的5G、AI浪潮中找到答案。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