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手机过去的十年 起起伏伏,销量曾登顶过国内第一,也曾摔下到第五差点被打入others ,坦率地讲小米手机的出现促进了国产手机的变革和大洗牌,却又逐渐走向平庸。我们不妨先对历代小米手机做个简单的回顾。
2011.8.16小米1发布,不过分的说其意义足以划时代!国内首款1.5GHz双核手机,价格却是当时其他安卓顶尖旗舰的一半价钱。但是,米1也同步开启了国产手机的抢购时代。
2012.8.16小米2发布,全球首发了高通APQ8064的四核处理器,性能比当时的三星S3和HTC ONE X都要强。后来的小米2S搭载高通骁龙600,对标同款芯片的三星S4和HTC M8。2系黑白配色的熊猫机造型,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2013.7.31红米发布,超900万人预约,红米是小米算是小米的大杀器,后来很长时间都承担了占领市场份额和走量的任务。
2013.9.5 小米3发布,提供了高通骁龙800英伟达Tegra 4两款不同处理器版本,机身有棱有角,好不好看见仁见智。
2014.7.22小米4发布,最深的印象居然是"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这个广告语,用了骁龙801处理器。边框和背面的处理都算有特色,但整体样子比较普通。米4还是一代刷机神器,当时还与微软合作可以刷Windows phone系统
2015年1月15日小米Note发布,这是小米高端梦的开始,但后来这个系列只撑到第三代,梦碎。
2016.2.24小米5发布,吃瓜观众或许知道小米在15年因为得罪了供应链,直接影响就是米5拖到16年才发布,用的是骁龙820,背面两边弧度处理尤其出色,无论是手感还是颜值都是顶尖,也是这一代开始了陶瓷机身的探索。但米5的正面就显得非常一般了,背面圆滑,正面平得割手,主页键太过细长看着也不协调。

2016.10.25小米MIX发布,我认为是小米历史上第二款划时代的机子,无论是其设计还是其市场意义,都引领了全面屏时代,这也是小米再次冲击高端的系列。但之后二代三代,都是为了发布而发布的感觉,令人叫绝的高端设计和硬件并未再现,直到MIX Alpha才重回震撼,但Alpha至今仍未开售,大概率PPT手机了。

2017.4.19小米6发布,骁龙835打底,提供玻璃和陶瓷机身,相比米5正面差强人意,这次米6的正面与背面的处理都十分舒服且耐看,腰圆键也很协调。这次小米终于性能和颜值都同时站上顶峰,成为米粉的钉子户手机也就不奇怪了

2018.5.31小米8发布,恰逢是小米8周年,直接命名米8了,类似于iPhone 10周年直接命名iPhone X。搭载骁龙845的米8确实没给我留下太多印象,大刘海过度致敬iPhone,大下巴却没同步致敬,颜值较大妥协,但探索版是可以加分的,透明玻璃后盖的处理很妙!
2019.2.20 小米9发布,骁龙855水滴屏。到这一代,小米数字系列,其实是有一些迷茫的,时至今日靠性价比已经不能完全征服用户了,即使价格依然厚道,但没有什么特别亮点,就跟其他刚出道的竞品子品牌没什么区别了,你能做的,大家都能做,过于普通对于小米这么一个大公司来说,其实很不应该!
2020.2.13小米10发布,十周年之作。这次小米没有吝啬,也不在乎成本,把所有能堆的都堆上去了,憋了很久终于放了一次大招的感觉。但随着后面几个品牌的顶尖旗舰发布,小米好像还是那个小米,总觉得太乖了,而OPPO的屏幕、华为的拍照都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小结:小米手机曾经抢占了很好的先发优势,后期过于坚守性价比并且公司战略层面有过失误,没有巩固好曾经的一哥地位,泯然众人矣。与此同时 变化也在悄然发生,Redmi独立运营专注性价比,小米得以放开手脚向上探索;收购美图手机业务有了主打女性市场的小米CC系列;通过投资有了主打男性市场的游戏手机品牌黑鲨;加上此前在海外布局的POCO自由手机品牌。一个可以覆盖不同类型消费者的 多品牌矩阵已经出来了,至于这个矩阵能展现何种程度的力量,只能在新的十年来见证了。
早期小米的硬件较少,手机以外,你可能听过小米盒子、小米路由器以及小米电视。小米早在2013年就开始采用投资、孵化的方式打造生态链,其中小米电视、小米平板、小米路由器、小米电脑、小米手环等等自营产品,价格偏低、品质过得去、口碑也不赖,用来打基础小米算是走好了第一步。
2016年3月29日,小米发布生态链品牌"米家",用于承载小米供应链产品,而小米生态链企业我们包括华米、智米、云米、紫米、石头科技等等,有了大规模的生态链企业协同设计研发,小米系智能硬件逐渐遍地开花,产品种类多、性价比高、覆盖用户广,颇有小米百货占领用户房子的势头,小到充电宝、扫地机器人,大到冰箱、洗衣机,日常生活需要用到"电"的物品,基本上小米都没放过。

人们也得以初步感受到智能家居的魅力,首先智能音箱是实现AI语音交换的重要载体,以上大部分智能硬件,都可以通过小爱同学直接控制,而集成"小爱同学"的小米电视,配合PatchWall(人工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能够与空调、洗衣机、扫地机器人、净化器等多款智能终端互联互通,妥妥的家庭娱乐控制中心。

尽管小米智能手机的营收占比始终占据大头(约60%~70%徘徊),好在小米在智能硬件方面布局较早,13年年底就发布路由器,通过APP为入口,控制联网硬件;14年随着小米电视2及一系列智能小配件发布,小米智能家居布局的雏形已经有了;15~17年智能家居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品类丰富,17年7月发布AI语音助手让智能家居的交互通过语音实现,并利用AI分析用户习惯使得产品更个性化在17年年底小米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18年发布了米家智能空调,正式进军到大家电领域;19年开始,小米loT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持续增长;按照最新数据小米IoT平台已经连接了超过2.1亿台设备。将来接力手机业务成为小米营收的王牌并不会让人惊讶。
过去10年,小米有一半的时间专注线上,肯定吃过不少亏的,比如错过了县乡市场的线下换机潮。过于专注于电商,导致市场规模注定不会很大,2015年之后那几年,小米在国内的销量也是三四五的名次徘徊。雷军自己也发现了,电商只占商品零售总额很低的一部分,可能20%不到,大部分人换手机还是在线下买,也就是说就算线上100%是你的,你也只有20%的市场。
2016年小米战略上有了改变,把以前负责售后的小米之家推到幕前负责零售。这还不够,因为人们的手机平均接近两年一换,买手机实则上是低频行为,小米之家得益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产品铺垫,门店里有多种产品组合,你不喜欢手机,看看吹风筒或者牙刷说不定也会顺手买走,而且所有商品实行线上线下同价的新零售模式,反正上百种产品自然会带来流量和销量转化。据雷军的说法,小米之家每平方米坪效27万人民币,仅次于苹果了。

而互联网服务方面,主要基于MIUI,以及涵盖应用商店、音乐、浏览器、阅读等各个领域的应用程序,通过增值服务和广告服务获取收益。过去小米手机在广告及游戏上面的收入在小米整个互联网收入中占比较高(约70%~80%),但如果销量下滑导致预装广告收入下滑也是必然的,其次是用户对去除过多广告的呼声越来越高。
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要从广告/游戏为主,转为多元化发展,比如有品电商、金融服务、小米运动、米家等平台也都可以为小米拓展了用户群体使得整个生态更丰富。因为这些程序相比手机硬件自带应用及广告,它们对手机本身的依赖更低,也不会违背用户更少广告甚至无广告的需求。
十年过去,小米走过不少坑,也干成不少事,上市,入选世界500强都值得肯定。"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生态链产品线越来越广而毛利太低,会否沦为一家硬件公司?这是挑战。小米同时有着庞大的IoT平台基础,只要实现硬件互联网服务变现,并能利用互联网服务的高毛利弥补硬业务低毛利,这是机遇。
眼下手机业务还是小米的核心,新的十年,能否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多品牌矩阵,打造真正具有差异化的精品旗舰,改变以往足够优秀但欠缺特色的尴尬,是消费者所关心的,也是小米能否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关键。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