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点上,电视行业与手机行业在前进的路线上达成了一致。在全面屏手机的屏幕尺寸来到 7 英寸极限的时候,小米电视的极限尺寸也达到了 75 英寸。
去年 11 月 5 日,小米电视 5 系列正式发布,只是当时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了一亿像素的 CC9 Pro 上,小米电视 5 系列相对来说没有那么耀眼。
一方面这是因为手机的确是一个关注度更高的市场,掌握了手机,就掌握了几乎一切智能终端的入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小米在互联网电视这个市场是无可争议的第一,2019 年出货量更是史无前例达到了千万级。
75 英寸的「巨大」,比想象中更加「沉重」75 英寸的小米电视 5 Pro 不仅是小米最贵的电视,同时也是最大的。
这份巨大比我最初想象的还要沉重,由于疫情的原因,公司楼下的物业不让物流小哥送货上楼,所以当时我是自己一人拖着还装着打木架的电视拖进拖出电梯,然后再一步步拖到办公室里。
亲身体会过才知道,75 英寸基本上已经是普通电梯能够容纳的最大尺寸了,我甚至一度怀疑可能塞不进电梯。而在没有小推车的情况下拖出电梯时,如果你在现场一定能看到我满脸写着幼小、可怜、无助。
在安装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原先预估错误的想法,比如原本我想用一张桌子实现放置,但发现左右两个支架之间宽度超过 1.6 米,一张普通桌子长度可能不够,最后还是两张桌子拼起来才安顿下这个大家伙。

显然,如果你们家电视柜不够长的话,不要期望通过中置的支撑放下这台电视。
接上电源,开机,依然有熟悉的广告,小米没有给这台最高端的产品特别优待。但关机的逻辑如今变成了轻点直接关闭屏幕,长按才会跳出关机菜单。这挺好,减少了广告出现的情况,操作逻辑还和从前的老电视一样。

尽管有广告,但小米电视的 PatchWall 可能还是最好用的国产电视操作系统,之一。这套逻辑和界面小米已经用了挺久,如今大家长得都差不多,说明互联网电视操作系统还挺成功。
小爱同学和接入米家可能是更有小米独特体验的部分,目前能做智能家居生态的品牌不多,小米是其中的佼佼者。
长按主页键会直接进入米家控制中心,这时你可以把电视当做一个大屏控制中心,无论是通过摄像头观看屋里,还是启动与关闭设备都很简单。有人按门铃,电饭煲煮好了饭都会给电视发来通知,这时候手机通知反而可能被你错过。
更鲜艳,更流畅,是小米电视 5 Pro 两大提升
75 英寸版小米电视 5 Pro 采用了一块 75 英寸,3840×2160 分辨率的 4K 量子点屏幕。刷新率 60Hz,背后有 2 个 USB 接口与 3 个 HDMI 接口(含一个 ARC)。
处理器配置上采用了 Amlogic T972,四核 Cortex-A55 1.9GHz,4GB+64GB 存储。
从面板和功能上说,小米电视 5 Pro 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量子点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色域表现,体现到数字上就是小米电视 5 的色域为 85% NTSC,而小米电视 5 Pro 的色域为 108% NTSC。

色域提高了,整个画面表现出的色彩也会丰富很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色彩会更加艳丽,无论是看内置的在线电影,亦或是斗鱼直播 这种 app 都有明显感受。如果是很久没有换电视的用户,初看这种高色域画面可能会不太适应,但是习惯了之后就会觉得老电视的色彩过于寡淡了。
第二项较为重要的提升就是 MEMC 功能,也就是对动态补偿功能的支持。在之前小米电视一直没有搭载过 MEMC 功能,而这也在社交网络上被不少中高端用户所诟病。

对于 MEMC 这个功能我在「如何把 24 帧的电影看出 60 帧」里讲过,MEMC 是简写,原文单词为 Motion Estimate and Motion Compensation,意为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
简而言之,MEMC 就是在估算画面中物体的运动之后,通过插帧的方式让画面变得更加流畅。

在小米电视 5 Pro 上终于也具备了运动补偿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在图像设置里选择关闭或者低、中、高三个档位,但是官方没有给出这三个档位具体性能上的区别。此外在视频播放界面的也有开和关的快捷菜单。
不过实际使用的时候发现这两个不同位置的开关似乎有些冲突,有时候那个快捷开关似乎没有效果,不知道是软件的 Bug 还是有优先级设定,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从实际效果来说,小米第一次上 MEMC 效果还不错,建议打开使用,但预期不能拔太高。和索尼这种耕耘了几十年的品牌来说还是有差距,具体就体现在平滑插帧不够完美,偶尔会出现一瞬间失效。
为了纤薄,也有妥协
为了做薄到 10.9mm,小米电视 5 Pro 全线还是采用了侧入式背光,相比于直下式背光而言,侧入式结构更紧密,但更难做多分区控光。
分区控光会直接影响电视的黑场表现,进而造成对比度的损失以及 HDR 不能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小米电视 5 Pro 全系通过了 HDR10+ 的认证,摆脱了之前「仅处理器支持」的尴尬,不过 400nits 的全屏幕亮度依然说不上很高,显然为了做薄,背光的强度应该是被有意的控制了。
因为 75 寸版本和小米电视 5 Pro 其它尺寸版本设计语言相同,其实并没有太多可以单独拿出来说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单独以这一款型号来看,设计并非是独一无二的卖点。另外区分小米电视 5 和小米电视 5 Pro 可以看右下角是否有「Pro」的标识。

全面屏俨然已经成了小米电视核心的设计语言,小米在电视上越是高端,就越把边框做窄机身做薄。
以数字而言,75 英寸的小米电视 5 Pro 屏占比达到了 97%,可能是小米屏占比最高的产品。通过设计来驱动高端形象小米并非第一次这么做了。
但设计却是直接影响这台电视最大的部分,为了做到更纤薄,小米电视 5 Pro 系列显然也妥协了一些东西。就像你无法要求一台手机在纤薄轻巧的情况下塞进 5000mAh 的大电池。
更纤薄的设计与更好的对比度表现,这在现在来看也是个经典取舍问题,用画质换设计究竟值不值,这不是一个一嘴就能回答的问题,也要看个人的需求以及家中的环境布置。
在这个价位还需扬长避短在选购电视这点上,清晰的自我需求认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 NAS,里面存了大量的蓝光原盘文件,喜欢看高码率 HDR 视频,或者是重度次世代主机玩家,那追求更极致的画质肯定没错。
既然绝对画质是海外品牌占据优势的地方,那小米电视 5 Pro 有没有自己的优势呢,当然有。

互联网电视,安身立命之本自然还是在互联网上。更确切点说是从电视系统这个内容入口,到整个接入的互联网电视内容组合而成的庞大生态。
在写下这些内容之前,本来我还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自觉心怀洗地之心,于是在微博上进行了一番搜索,发现的确有一些用户他们不推荐索尼和三星,原因就是觉得小米的电视系统更好用,内容更丰富(自述是用过三星索尼等品牌)。
可能你会想说用电视盒子也挺方便,但仅仅加一个盒子,对中老年人的操作难度就会指数级上升。至今我姥姥也没学会看电视时要怎么操作,更别说电视盒子的系统与电视本身系统在两个遥控器上带来的「套娃」体验。

诚然,在对画质技术的积累和追求上,日系品牌无疑要比国产电视有更加深厚的沉淀,国产老牌电视品牌比新兴互联网品牌更有沉淀,这是历史发展进程的结果,互联网电视想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其实都办不到。
那为什么小米成了过去一年出货量最多的电视品牌,答案就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使出自己最擅长的招数。对于小米来说,价格无疑是最有杀伤力的杀手锏。
先用价格垄断中低端市场,在逐渐整合更强的供应链技术,并在合适的时机冲击高端,这既是小米手机的做法,也是小米电视的做法。

根据奥维云网 2019 年 1-6 月的数据报告显示,2019 年电视产业关注度增长有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OLED」,在不同类型电视产品关注度占比中获得了 26.74% 的关注。
第二个关键词是「贵」,万元以上产品的关注度出现了显著的增长,6000-10000 元产品的关注度为 11.87%,万元以上产品同样也占据了 11% 以上的关注度。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大」,在报告中 65 英寸电视的关注度最高达到了 22.84%,而 70 英寸及以上则落后于 55 英寸,但取得了第三的成绩,65 英寸的折桂也让产业对 70 英寸乃至更大尺寸的电视充满信心。
不过冲击更高的价格永远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品牌认知。电视领域 5000 元是一个门槛,而万元左右则又是一个经典区间。在这个价格附近,优势开始被海外品牌所把控,价格越往上,越是集中在夏普、索尼、三星等少数几个品牌上。
和手机领域不太一样,电视领域的经典型号它们的生命周期要比手机长很多,当然你也可以说整个电视产业都有点挤牙膏的意思,毕竟电视们在 LCD 材质上已经折腾了许久,连量子点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挤牙膏跟 OLED、MiniLED、MicroLED 等这些新材质在大尺寸面板上研发和应用速度较慢有着直接关系,在材料大规模更新换代之前,电视仍将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海外品牌的优势难以短时间改变。
在索尼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索尼家庭娱乐和音频产品公司总裁高木一郎年初接受品玩采访时透露,索尼在中国 OLED 电视市场赢得了 50% 的市场份额,在 75 英寸以上赢得了 25% 的市场份额,相当厉害。
最后,75 寸的小米电视 5 Pro 卖到 9999 元这个价格究竟贵不贵?

我可以说纯以价格来说一定不是最优选,有一些过了宣传期降价降下来的海外品牌经典型号综合考虑会更适合。
在这个时候,操控电视销量最直接的因素变成了价格,我相信小米也一定为这款最高端的型号预留了一定弹性空间,它的一些不足比如分区控光等技术,后面也会有体积更大更厚的型号来逐渐补足。
在小米电视的产品线中,这款卖到一万元的产品注定不会成为出货主力,但是在小米整个品牌开始抛弃过去那种性价比的时候,整体还是一定要有冲击高端的产品,如果这次的超薄能打动用户固然是好,如果最后用户觉得绝对画质更重要,小米下次也一定会拿出更厚但画质更好的产品。
就看哪个方向对了。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