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网易暴力辞退绝症员工、华为“251”事件之后,又一家互联网企业传出违法裁员的消息。
这一次是小米。
1
员工微博吐苦水,小米涉嫌违法暴力裁员
3月4日,一则微博引发关注。
自称是小米前员工的范友冬(微博名@小米范友冬)连发数条微博,并@了包含雷军在内的一众小米高管,质疑小米集团涉嫌违法裁员。

▲源自微博截图
在随后传出的一份聊天记录中,范友冬表示这是小米的一次内部大裁员活动,他认为“很多员工被小米涉嫌违法暴力裁员”。

▲聊天记录,图源网络
这件事情还在继续发展,目前小米公司还未就此事进行官方回应。至于小米公司是否涉及暴力裁员,也还需进一步的法律介入与裁决。
但这并不是小米第一次被质疑暴力裁员。早在2019年12月,小米员工Mery就称自己遭到小米公司的暴力裁员,并发出灵魂拷问:
小米引以为傲的文化会不会变成只是高层自嗨的皇帝的新衣?

▲图源网络
结合目前的互联网行业环境来看,尽管是否暴力裁员还需进一步界定,但小米公司的大裁员行动应该是确有其事。
巧的是,2019年3月5日,在北京的全国“两会”会场外,当记者问到小米是否会加入互联网行业的“裁员降薪潮”时,雷军明确表态,“我觉得小米不会”。

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2
小米裁员背后的营收困境
自成立以来,最让小米引以为傲的王牌就是性价比。
高举性价比大旗,小米曾一路高歌猛进,把一众山寨机打得落荒而逃,并借此奠定了其在手机界的地位。可以说,在性价比这条赛道上,小米曾是绝对的霸主。
但事实证明,性价比是一把双刃剑。它曾是小米最锋利的开山斧,如今却成了小米前进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在小米还未上市的时候,一向低调的雷军却高调地放下豪言:“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5%”。
此前,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也是小米手机增长最快的季度)主流手机厂商每销售一部智能手机赚取的利润显示,小米每部手机赚取的利润仅为2美元,排名在vivo、OPPO、华为、三星和苹果之后。其中,排名第一的苹果每部手机赚取151美元。

早年间,在开疆拓土阶段,小米通过性价比获得了大量用户,这是小米的优势。但小米也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苹果、华为、OPPO、VIVO这些其他的手机厂商利润率比小米更高,甚至价格比小米更高却可以拥有比小米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收入呢?
当然,低价低利润固然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但一件商品真正吸引消费者的并不只是价格。小米当初放出豪言硬件利润不超过5%,如果未来小米的非硬件收入一直还是做不起来,那这就很难支撑起小米这么庞大的生态,整个公司的负债率就会不断提升。
这点从小米的财报中也显而易见。
从小米公布的2019年三季度财报来看,小米似乎陷入了一种“中年困境”之中。
公司三驾马车中,营收发动机手机业务和利润发动机互联网业务双双熄火,而IoT业务短期还难成大器。

从具体数据上来看,小米手机收入该季度共计323亿元,同比下跌近8%,这也是手机业务自小米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业务萎缩情况。
手机出货量本季度为3210万部,低于IDC此前发布的3270万部,同比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再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滑4%。
此外,根据此前IDC发布的小米出货量趋势,三季度小米国内出货量大幅下滑31%,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13.6%明显跌至本季度的9.1%,手机业务当前基本全靠国际业务撑着。
手机业务整体上,无论是从出货量、售价上,都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形势非常严峻。
至于互联网业务,在调结构中除了收入的放缓,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毛利率的下行:三季度互联网毛利率仅有62.9%,较去年同期的68.4%下滑不少。

▲图源见智研究所
总体来说,不容乐观,这点从小米发布2019年三季度财报后跌了将近10%的股价也可见一斑。
在2019年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坦言,小米即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没有一丝一毫盲目乐观的余地”。
如今来看,确实如此。
3
模式弊端,缺乏核心竞争力
小米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从主要营收上看,这是一家比同行利润低太多的手机公司;从概念来看,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但纵观国内外的手机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我们却很难找到一家模式和小米一模一样的公司。
除此之外,小米还投资孵化了210多家生态链企业,试图构造一个庞大的生态链帝国。

▲图源艾媒咨询
这样的小米,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隐忧遍布。
目前来看,手机业务依然是小米营收的主要来源,从过往数据来看,手机业务的营收占比都超过50%。
事实上,在手机之外,小米公司本身还在游戏、金融、电商等多个领域涉及。但遗憾的是,不管是金融还是游戏,小米自创立伊始就大力拓展的这两项业务,虽然已经可以给小米带来不小的收入,但在对应的细分行业中却始终无法占据绝对的市场优势。
游戏、金融、电商,小米要在这些领域建立优势已经基本不可能,如果小米一直保持高速的分散投资速度,却不集中一些精力和资源在少数的入口级消费硬件市场进入市场第一梯队,那小米的泡沫是很有可能破碎的。
即使在自己的主阵地——手机业务上,小米也没能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小米此前公布的招股书数据显示:小米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12亿元、21.04亿元、31.51亿元,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26%、3.07%、2.75%。如果将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这份数据指标与BAT、谷歌亚马逊微软相比,小米的研发投入实在是太少。

纵观全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大势所趋。小米只有在专利版权和核心技术方面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智能硬件战场中不被技术研发拉后腿。
这也难怪网友一直调侃:小米手机的发布会,就是供应链技术的展销会,以及友商的怼战会。
再复制一个“小米手机”很难,如果基本盘再守不住,还能走多远呢?
4
极致节省下的人才困境
隐忧遍布,到处都得花钱补窟窿。钱从哪来?无非是开源和节流。从目前小米的业务结构来看,短时间内“开源”有限,只能在“节流”上多下功夫了。
此前有一位小米内部员工就说道,“在互联网环境中,一定程度的烧钱是不可避免的。”“小米在硬件思维的影响下,会对所有的业务计算成本、抠利润,甚至1-2万元的预算都会卡得很严。”
在小米公司内部,流行着这样一个原则:
用最少的成本去取得比较高的结果。
或许是因为硬件思维,或许是因为“节省是刻在雷军骨子里的概念”,诸多小米员工都曾对媒体表达了一致的观点——极度节省是小米的公司文化。

小米高举“性价比”大旗的背后,是贯穿于项目、研发、乃至人才各个层面的预算紧张。
多位小米员工表示,小米的薪水不仅低于互联网大厂,甚至也低于OPPO、VIVO等手机厂商,大约为后两者的50%到80%。
在去年9月的组织架构调整后,MIUI部门有部分员工离职,一些人跳槽到今日头条、美团、OPPO等企业,“薪水至少涨了50%”。有两位小米员工进一步强调,“几乎以前认识的‘技术大牛’都走了。”
小米似乎真的步入了“中年危机”:公司发展到第10年,早期员工已经进入倦怠状态,需要新人来激活斗志。而缺乏竞争力的薪酬难以吸引到理想的人才。
甚至有小米员工表示,小米的每一个“性价比”,都来自于对员工的“剥削”。
这样看来,裁员也可以理解为是小米在为“性价比”做出的让步,毕竟这也是节约成本的一个好办法嘛。

雷军曾说,小米永远不会放弃性价比。
小米9发布的时候,雷军又说,“小米旗舰机,一定要去掉性价比的束缚。小米9的制造和研发成本,绝对不便宜,期待我们卖到特别便宜的价钱,完全做不到。小米9比小米8贵不少,特别希望大家的理解。”
再看小米10,恐怕雷总对性价比有什么误解?

雷军也曾说,“我觉得小米不会裁员”。
一转头,裁员的镰刀挥得比谁都快。
到底,是雷总变得太快,还是我们领悟得太慢?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