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经调整后实现营收537亿元,同比增长5.53%,实现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20.3%,毛利实现了同比25.2%以及环比13.5%的高增长。

毛利超过25%的同比增长,这是个不错的业绩。不过,毛利的增长最终需要营收增长的驱动,而营收只有个位数且偏低的增速。
细分来看,在第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实现营收323亿元,同比下滑7.76%;IoT及生活消费产品实现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44.44%;互联网业务实现营收53亿元,同比增长12.27%。
毛利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互联网业务。包括游戏业务、广告业务、金融科技服务以及有品电商在内的互联网服务在三季度实现营收53亿元、毛利33亿元,毛利率高达62%。互联网业务的毛利贡献小米集团三季度整体毛利的40%,而互联网业务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是金融科技。
小米的金融科技服务三季度同比大增92%,受益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增长”。据小米金融官网,小米的贷款利率低至日息万分之二。
不过,互联网服务中的广告业务堪忧,三季度同比下滑9%。小米认为是开机广告下降的影响。在小米财报发布前几天,广电总局约谈了包括小米在内的多家电视厂商,整顿开机广告现象。这意味,接下来开机广告对于小米营收的影响将会进一步显现。
更让人揪心的是,小米的手机业务,经历了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同比下滑,背后是销量下滑。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销量为3210万部,而去年同期为3330万部。小米将其解释为向高端进军。
而对比全球,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0.8%,其中华为手机增速高达28.1%。很明显,在华为、OPPO、VIVO的围攻下,小米手机无招架之力。
小米的手机业务继续恶化。而公司在财报中对此缄口不提,只提到了三季度手机市场占有率为9.2%,排名第四。
在昨天晚间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小米将手机业务的下滑解释为“去库存”。这是一个新说辞:一直擅长饥饿营销的小米手机还需要去库存?小米CFO周受成还将问题归咎于整个中国市场:“2019年的前三个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形势下滑比较严峻”。
而真相是,小米手机国内销量在下滑。今年以来,为提升销量,小米多举措并举,从1万亿像素的摄像头,到最新5G款手机,到PPT上的概念机“MIX Alpha”,再到四摄像头手机,价格都创出新高。
小米发布新机的同时,在10月份,苹果发布了iPhone 11系列,华为发布了Mate 30系列,OPPO发布了Reno 2。
而最新数据表明,小米的新机销量并无起色,这也意味着小米四季度的手机业务收入堪忧。
根据最新检测数据显示,10月份新机销售排行榜前20位中,iPhone 11凭借接近200万的销量居榜首,千元机王者OPPO A9位居第二,华为占据榜单中的9席,其中新机Mate 30系列销量合计超过200万台。而小米新发布的机型并未上榜,9月新发布的红米 Note 8 Pro仍是唯一上榜机型,名次最末。

资料来源:国金证券
具体来看,10月份小米手机共新增设备302万台,环比上升5%,同比大幅下滑43%。
而定位低端的子品牌红米已成为支撑销量的主力军:Note 8 Pro排名第一,销量超过55万台。而9月发售的、被寄予厚望的旗舰机小米9 Pro在10月份销量仅17万台。竞争对手iPhone 11和华为Mate 30的销量均达到200万台,OPPO的Reno 2销量也近70万台。
小米目前押注5G手机。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小米依然强调,手机去库存的同时,正在发力5G手机业务。周受成说,“2019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形势下滑比较严峻,这里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消费者在等5G时代的到来”。
从数据来看,在10月份,3699元起的小米9 Pro 5G版凭借高性价比取得17万台的销量佳绩,位列5G手机销量榜第一。但根据京东最新的双十一数据,小米之后发布的华为Mate 30 Pro 5G版和华为Mate 30 5G版已经成为京东5G手机品类销量的冠亚军。
在毛利率方面,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从二季度的8.1%提升至9%,这是由于手机平均售价同比上升4.6%。但这并不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数据,因为这种盈利能力的增长伴随着销量和总收入的下滑:一涨价就掉量,这反映了小米品牌固化导致的提价策略失败。
之前曾报道,以贴牌模式起家的小米,本身不带有高科技基因,这使得提价困难。在目前手机高端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重营销轻研发、重外观轻性能的模式不再适用。护城河并不深厚的小米,虽然做到了中国第一,却很快被超越。
认识到上述问题之后,小米在第三季度加大了研发投入: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小米研发费用20亿元,同比增长32.5%。
同时,小米入股了多家科创版半导体公司,已上市的包括乐鑫科技、方邦股份和晶晨股份。
让我们来看看这三家公司的情况:乐鑫科技的主营业务为物联网Wi-Fi MCU通信芯片,该芯片领域难度并不高,并且竞争激烈;方邦股份主要产品为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电磁屏蔽膜,由于业绩增速大幅下滑,股价已经接近破发;晶晨股份的主要产品为智能电视芯片,如今业绩大幅下滑,股价已经大幅破发。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这三个公司中持股比例非常小,均在3%左右,属于金融工具类的财务投资,战略方面的帮助有限。以市值最高的晶晨股份为例,小米在2018年11月以约2000万美金受让晶晨控股的3.51%的股份,投资时间较晚。并且,3.51%的股份,给小米集团带来的业务协同效应有限。
在国外市场方面,一方面,在小米引以为傲的印度市场,市场份额出现了罕见下滑。
据IDC发布的数据,小米第三季度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下滑0.2个百分点。而OPPO与VIVO增长迅速,两者合计市场份额已达到27%,成为小米在印度的有力追赶者。小米财报中回避了印度市场的出货量以及增速信息,只提及了市占率。

另一方面,在欧洲市场,小米获得了超过90%的增长。不过,小米开拓欧洲市场时间并不是很长,这意味着去年的低基数一定程度造成今年的增速偏高。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市场研究机构 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小米与华为、三星、苹果相去甚远,销量不及华为的一半。

除了手机业务的忧虑,小米还公布了高速增长的一面:IoT业务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44.4%,毛利率同比提升1.86个百分点。其中,小米电视出货量、AIoT平台连接设备和小爱同学月活跃用户均同比增长超过50%。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发现这家公司应对手机业务下滑的努力:小幅提升硬件产品的毛利,以平滑手机销量下滑对毛利的威胁,并推出多款硬件产品维持营收增长,最终构建一个硬件产品带动的互联网布局,这也是小米目前积极推进IoT的逻辑真相。
但是,不论是5G,还是IoT和电商,都需要较长时间培育,不可能立马成为手机之外的新支柱,而小米集团的疲态自然会慢慢显现。所以慌乱之下,小米从C端转向了B端,最新的举动是转向酒店和地产。
最后,小米在财报中自豪地提到了账上的350亿现金。但一位资深投资者对投中网表示,大量的现金并不性感,反而让人忧虑:现金难以产生收益,最终会降低股东回报。小米的净利率只有5.1%,这意味着其需要通过规模效应、通过产品再生产提振利润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350亿现金表明小米暂时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股价方面,投资者暂时乐见小米IoT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业务的进展以及利润的上升。11月28日,小米以8.81港元开盘,截至发稿收于9.11元,涨幅超过4%。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