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影响着人们学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正处在习惯养成阶段的未成年人而言,一旦沉迷于手机和上网,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因此,未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学校、家长、社会的高度关注,教育部也高度重视,开展了相关工作。
加强政策指导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各地各校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文明绿色上网、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2018年,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要求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为管理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带入学校提供依据,同时提出多项措施,引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
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组织遴选了第一批共计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营)地,持续开展“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鼓励各地组织开展校外主题活动,指导各地各校深入开展校外教育,开展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引领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虚拟世界,防止网络沉迷。积极将《护苗·网络安全课》纳入网络安全教育之中,鼓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观看,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互联网不良信息。
完善公共通讯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教育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的通知》,专题部署推进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目前,我国光网城市全面建成,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建成4G基站超过376.4万个,行政村通4G比例达到97%,4G网络覆盖水平全球领先;全国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宽带接入率超过91%,这些学校不仅能够实现基本的电话通讯,还能够宽带上网。随着4G的发展和普及,移动电话已逐步替代固定电话成为通讯联系的主要方式。学校教职工办公室、教研室等也普遍安装了固定电话,学生可通过这些固定电话与家长取得联系。从有效投资和技术发展等角度,不宜再新建校园公共电话亭。
下一步工作计划教育部表示,合理管理和引导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代表的建议对教育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学习代表的建议,科学论证,积极稳妥地推进智能手机进校园的规范管理工作。
■来源/教育部网站
■编辑/寇拴民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